师范专业认证下中学卓越教师培养路径
为庆祝我司取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证书及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资质证书,现将我司自主研发的专业认证辅助系统--OBE教学设计与形成性评价系统,永久免费开放给各位高校教师使用,请点击以下链接进入。
摘要: 师范教育是教师培养的专业性教育,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如何围绕成果导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合理建构实现毕业要求的可行性课程体系,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科学性评价与持续改进,如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加强文化环境的隐性作用,是高等师范教育专业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师范专业认证可以为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人才培养;卓越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坚持强教必先强师,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强才有教育强。为引导师范类专业的规范建设,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2017 年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7〕13 号),明确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认证理念。师范专业认证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能够促进师范专业内涵建设,激发教师教育活力,全面提高我国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于 2014 年印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2018 年 9 月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两个意见都提出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卓越教师的标准包括:良好的师德与健康的人格;创新意识与反思能力;良好的研究能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完备的知识结构。在信息化、全球化、知识经济纷至沓来的时代,需要中学卓越教师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满足基础教育发展、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求,这是目前高校教师教育专业所面临的挑战。作为担负着培养中学教师的高等师范教育专业,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如何围绕成果导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建构实现毕业要求的可行性课程体系,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科学性评价与持续改进,是高等师范教育专业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