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评价赋能行业特色型大学高质量发展
为庆祝我司取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证书及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资质证书,现将我司自主研发的专业认证辅助系统--OBE教学设计与形成性评价系统,永久免费开放给各位高校教师使用,请点击以下链接进入。
摘要:行业特色型大学要把落实《“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作为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动力和科学指南,在紧扣国家需求中保持特色发展定力,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彰显特色发展活力,在服务时代重大命题中释放特色发展潜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大学;“双一流”建设;教育评价;特色发展
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日前,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评价办法》),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要求,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导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质量、服务和贡献,创新评价理念,完善评价标准,指向清晰、目标明确,体现了“双一流”建设的本质要求,是新时期我国高校遵循教育规律、服务新发展格局、聚焦内涵式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指南针和定盘星,同时也为行业特色型大学加快“双一流”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科学定位:在紧扣国家需求中保持特色发展定力
办学定位是大学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决定着学校发展方向,也直接关系到“双一流”建设。行业特色型大学依托行业而产生、服务行业而发展、引领行业而强大,紧扣国家和行业重大战略需求办学,是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天然属性。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一批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凭借学科特色鲜明、高层次人才积聚、科研平台汇集、知识生产密集等突出优势,已成为国家和行业的重要创新主体。据统计,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授奖项目共 239 项,其中 91 所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身份共计获奖 159 项,占总数的 66.5%,获奖高校近半数为行业特色型大学。
行业特色型大学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变革紧密相连,受外部环境影响最为直接。纵观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历程,行业特色型大学经历三个发展黄金期。第一个黄金期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当时国家百废待兴,一大批行业高校在全国院系大调整中应运而生;第二个黄金期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后各行各业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行业高校得到主管部门的支持,实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加速,国家对高素质行业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行业特色型大学在新发展格局下正迎来第三个发展黄金期。身为行业特色型大学中的一员,华北电力大学在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将服务、引领能源电力行业发展视为办学使命和价值追求,围绕战略定位、学科 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企合作、文化建设等办学要素,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原则,着力打造以“大电力”学科体系为核心的办学新动能,引领学校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大潮中快速崛起,实现了向多科性高水平大学的转型和跨越。综合考量内外两个因素,学校近年来的发展进步,一方面得益于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能源电力行业发展的持续向好,另一方面则主要在于学校能够紧紧抓住机遇,始终高举特色发展大旗,保持发展定力不偏移,坚守能源电力特色不动摇,积极聚合校内外资源不断上台阶、提水平,为“双一流”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国家政策导向上看,“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 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标准之一,“学科对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是第五轮学科评估的重要观测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产业发展以及区域发展需求”则是《评价办法》重要的评价指标,这些政策导向为有效衡量行业特色型大学办学水平和实际贡献,进一步保持办学特色和优势提供了制度保障。《评价办法》强调要坚持“分类评价,引导特色发展”,指出要“引导和鼓励高校与学科在发展中突出优势,注重特色建设”“立足优势学科主动融入和支撑区域及行业产业发展”“鼓励不同类型高校围绕特色提升质量和竞争力,在不同领域和方向建成一流”。这些要求,为学校在新时期更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更有特色加强学科建设,更高水平实施对外开放等办学行为提供了政策遵循、明确了努力方向,更加坚定了扎根中国大地、全力办好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信心。
做强优势: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彰显特色发展活力
在长期办学实践中,行业特色型大学依托行业办学优势积累了坚实的办学基础,形成了若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优势学科。立足办学传统和既有优势,在“双一流”建设的时代大潮中,如何巩固和加强学科优势与特色,在保持鲜明行业特色的同时实现学校整体内涵发展,是行业特色型大学必须直面的重大发展命题。
“双一流”建设启动以来,华北电力大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对“双一流”建设的领航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目标,聚焦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着力实施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育引进、校企校地合作、国际开放拓展“四个策略”,加快构建一流学科发展、一流人才培养、一流科技创新、一流大学治理和一流条件保障“五个体系”,相关改革发展举措与《评价办法》的政策导向、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精神、与第五轮学科评估有关要求有机契合,特别是在学科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研能力提升、校企合作创新等方面进一步彰显出特色发展的活力。
一是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构建完备的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超前布局新兴学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转型升级,学校新增核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等 2 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设置储能科学与工程等 5 个交叉学科博士点,新增人工智能等 8 个新工科专业;成立能源电力创新研究院、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等跨学科学术机构,形成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到工程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学校工程学跻身世界前 70 位和前 1‰行列、新增 5 个学科进入前 1%行列;清洁能源学获批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位列 A 档,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位列 A-档,一流特色学科体系的内涵进一步拓展,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中科院联建吴仲华学院,科教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发起成立“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校企协同培养卓越工程师;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质性合作,成立“一带一路”能源学院,国际协同培育国际化人才,实现向未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升级跨越。作为能源电力行业最大的人才来源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 96%以上,被誉为“中国电力行业黄埔军校”和“我国能源电力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广大毕业生在三峡工程、西电东送、特高压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建功立业、施展才华,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