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探索与研究
为庆祝我司取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证书及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资质证书,现将我司自主研发的专业认证辅助系统--OBE教学设计与形成性评价系统,永久免费开放给各位高校教师使用,请点击以下链接进入。
[摘 要] 专业认证是保障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有效手段,本文以当前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设计课程考核方案、采取成绩分析法、实行信息化评价,通过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改进制度,建构满足专业认证体系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 专业认证;内部质量保障;课程评价;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5-0046-02
一 引言
2016 年 12 月 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们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准绳。抓质量就是抓责任、抓标准,抓质量就要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建设有质量标准、专门机构、专业人员、监测评估、及时反馈、持续改进的学习内部质保体系。
专业认证是目前公认的保障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最有效的手段。它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对专 业性教育学院及专业性教育计划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职业协会同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为学生进入职业领域从业的大学教育提供质量保证。
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质量持续改进是专业认证的三大核心理念,其中质量持续改进分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要求实现教学过程的常态化监控和建立质量评价机制,它要求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明确,质量要求与毕业要求相关联,有完整的课程教学大纲和评分标准,质量过程监控任务落实到人,监控手段科学合理,聚焦“评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是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手段,专业认证下的评价要求通过教学环节、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价促进毕业要求的达成,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课程考核是内部质量保障的核心内容。[1]
近年来,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发生了积极、显著的进步,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我校全面推进专业认证为背景,比对专业认证的要求,查找当前我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存在哪些问题,进而以问题为导向,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改革进行探索与研究。
二 存在的問题
根据专业认证要求,当前我校在内部质量保障方面,特别是课程考核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 课程考核方式与专业认证理念不符
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课程考核是从课程的视角对学生的效果进行评价,证明课程对指标点的贡献是否达成。它为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提供证据。而当前我校课程考核方式仍然比较传统,还是以试卷作为主要考核方式,有些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不匹配,甚至没有面向产出的内部课程评价,对学生的考核与毕业要求不相称,甚至与课程大纲也不相称。课程内容与考试要求没有体现对相关指标点支撑的要求。
2 课程评价方式一刀切,缺少过程性评价
目前我校课程评价方未能实行分类考核,对不同类型的课程、不同产出要求的课程实行相同或相似的考核形式;对学生非技术能力产出几乎没有考核。同时过程性评价较少,评分标准不明确、不清晰,不可测量。实践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主要依靠单一的实验、实训报告,实训教师的评分等,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试卷评分标准较为简单,未能按照专业认证要求,对支撑点进行相关考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