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探索与研究

🔥🔥🔥免费版专业认证系统🔥🔥🔥

为庆祝我司取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证书及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资质证书,现将我司自主研发的专业认证辅助系统--OBE教学设计与形成性评价系统,永久免费开放给各位高校教师使用,请点击以下链接进入。

永久免费版专业认证系统网址:

[摘 要] 专业认证是保障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有效手段,本文以当前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设计课程考核方案、采取成绩分析法、实行信息化评价,通过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改进制度,建构满足专业认证体系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 专业认证;内部质量保障;课程评价;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5-0046-02

一 引言

2016 年 12 月 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们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准绳。抓质量就是抓责任、抓标准,抓质量就要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建设有质量标准、专门机构、专业人员、监测评估、及时反馈、持续改进的学习内部质保体系。

专业认证是目前公认的保障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最有效的手段。它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对专业性教育学院及专业性教育计划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职业协会同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为学生进入职业领域从业的大学教育提供质量保证。

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质量持续改进是专业认证的三大核心理念,其中质量持续改进分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要求实现教学过程的常态化监控和建立质量评价机制,它要求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明确,质量要求与毕业要求相关联,有完整的课程教学大纲和评分标准,质量过程监控任务落实到人,监控手段科学合理,聚焦“评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是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手段,专业认证下的评价要求通过教学环节、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价促进毕业要求的达成,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课程考核是内部质量保障的核心内容。[1]

近年来,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发生了积极、显著的进步,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我校全面推进专业认证为背景,比对专业认证的要求,查找当前我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存在哪些问题,进而以问题为导向,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改革进行探索与研究。

二 存在的問题

根据专业认证要求,当前我校在内部质量保障方面,特别是课程考核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 课程考核方式与专业认证理念不符

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课程考核是从课程的视角对学生的效果进行评价,证明课程对指标点的贡献是否达成。它为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提供证据。而当前我校课程考核方式仍然比较传统,还是以试卷作为主要考核方式,有些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不匹配,甚至没有面向产出的内部课程评价,对学生的考核与毕业要求不相称,甚至与课程大纲也不相称。课程内容与考试要求没有体现对相关指标点支撑的要求。

2 课程评价方式一刀切,缺少过程性评价

目前我校课程评价方未能实行分类考核,对不同类型的课程、不同产出要求的课程实行相同或相似的考核形式;对学生非技术能力产出几乎没有考核。同时过程性评价较少,评分标准不明确、不清晰,不可测量。实践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主要依靠单一的实验、实训报告,实训教师的评分等,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试卷评分标准较为简单,未能按照专业认证要求,对支撑点进行相关考核分析。

3 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改进制度,学业评价信息反馈缺少实效性,后期改进效果不明显

(1)教师在课程考核完之后,未能及时进行总结、反思,目前尚未形成与专业认证相符的教师课程反思报告。

(2)对于课程考核中一些共性问题,如文科专业大作业成绩偏高、评分标准较为简单,试卷题型少等,仍是屡犯不止,信息反馈缺乏实效性,整改措施成效不大,有些甚至没有改进措施。

(3)学生课堂教学评价后,未能进行总结、思考,对某些一直以来课堂教学方法差、课堂教师效果不好的教师,未能做好提醒、督促,亦未能对其教学技能改进、提升提供帮助,教学质量管理尚未形成闭合循环,未能实现教学质量的螺旋式上升。

4 缺乏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尚未建立教育信息反馈、改进制度

目前高校教务管理部门拥有大量的反映教学运行情况的教育教学大数据,但是数据采集的来源不够广泛,教育大数据不够系统全面,出现部分数据缺失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研究数据驱动的教学改革还比较新颖,很多高校对数据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统计分析,没能利用关联分析、数据建模等高端技术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层挖掘,因此尚未建立起教育信息的反馈和改进机制。

三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提升策略

1 对照专业认证要求,针对课程目标,进行课程考核方案的设计

当前我校已制定完成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2017-2020),接下来就要按照专业认证要求,合理设计考核内容,实现课程分类考核,逐步实现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结合课程教学大纲中《课程学习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表》《课程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应关系表》《课程学习目标与考核方式的关系表》3 张关系表,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确定毕业要求指标项与各门课程支撑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根据课程教学环节对毕业能力要求的支撑力度,确立“强(H)”“中(M)”“弱(L)” 关系;坚持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对标毕业要求细化支撑点,科学、合理制定课程考核标准。

2 以成绩分析法为评价工具,采取多种考核方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可测量的评价体系,保障教学质量的提升

首先,推行过程考核,实行轻结果、重过程的新考核模式,进一步完善学生课程综合能力评价体系。[2]当前试题类型以作业、案例分析、实验/调研报告、考试 4 种考核方式为主,专业认证下,一门课的考核方式应有 2 种或 2 种以上的方式组成,理论课程一般采用“考试+X”的考核方式,实训、实践类课程一般采用“实验/调查报告+X”的考核方式。我们要根据专业认证要求,结合不同考核方式的优点,将结果考核逐步转化为过程考核,实现课程的弹性和综合性考核,最终实现课程考核方式灵活化。

其次,试卷作为成绩分析法的主要考核方式,要求教师在设计试卷内容时,要注意涵盖课程的知识点,试卷中支撑不同毕业要求的试题分值比例要与该课程的支撑强度对应;试题类型要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具有较高的信度,能知晓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课程目标达成度情况。因此教师首先要确保试卷的信度和效度,这样通过试卷分析就知晓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课程目标达成度情况,并为后面持续改进教学提供证据。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准备申报专业认证的专业中抽取一门课作为试点,将成绩分析法逐步推广到整个专业,再经过几轮实践之后,总结相关经验,再推广到整个学院、整个学校。

最新专业认证知识,请扫码去“OBE 教育”微信公众号阅读
专业认证OBE教育理念实践经验分享

3 采用“互联网+教育”,实行信息化评价

教育信息化是保证教育教学评价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3]积极采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实行“微信扫码点名”等方式,加强学生出勤考核。同时充分利用运用超星尔雅等网络平台,开展学生网上单元测验,并将其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同时推行手机 APP“预习、复习系统”。通过微信、QQ 等开展移动学习,鼓励信息化教育,同时将学生登录情况和预习、复习情况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进行教学质量全程监控,实现教育大数据的收集,并为后续数据挖掘提供基础。

4 通过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健全教学信息反馈和改进机制

(1)通过对教育大数据的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不断发现问题,改进研究结果,从而健全信息反馈和改进制度,构建“评价——反馈——改进”反复循环过程。同时建立教师反思报告制度,课程考核结束之后,教师通过对所设定的各个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学习结果的分析,对照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评估进行反思,对本学期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对将来的教学活动进行改进提出相关措施和意见,形成教师反思报告。

(2)建立教学预警系统。对于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连续两年处于后 10%的教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通报;若接下来一年仍处于后 10%,则通知教师所在学院,要求其做好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辅导等相关工作,并提供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策划方案,之后将名单汇总反馈给质量监控中心,由其负责安排督导进行听课打分,进行该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二次确认。

总之,专业认证作为一种工程教育评价系统,对于提高我国整个高等教育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应根据课程或教学环节的具體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方式,建构满足专业认证体系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并对教学情况进行不间断检查,实时找出差距和问题,通过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进行持续改进,将持续改进工作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岩.把握高等教育形式把握质保制度设计———以国际标准认证助推工程教育质量提升[R].北京: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2015.

[2]樊铁美,王炳涛.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国际素养培养机制的探索和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05):106-107.

[3]左晶,周探伟,刘丽君,康徐伟,钟辉.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评估引领教育教学评价技术的提升[J].教育教学论坛,2015(27):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