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专业认证需准备支撑材料清单
一、“学生”部分
1.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支撑材料: 招生相关制度文件;专业招生宣传材料;面向新生奖学金、助学金的相关文件,以及本专业学生获奖情况;近三年新生录取成绩及变化情况分析。 2.“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地执行落实”的支撑材料: 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制度文件;各项指导活动的列表说明;各项指导活动的过程记录文档;对各项活动开展情况的检查和监督记录。 3.“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并通过形成性评价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的支撑材料: 关于学生学业要求的相关文件;学校和专业对学生学业跟踪评估和评价的相关文件;对学业有困难学生帮扶措施相关文件;学生跟踪评估的原始记录。 4.“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认定过程,认可转专业、转学学生的原有学分”的支撑材料: 转学转专业的相关制度文件;近三年转入学生原有学分认定的过程文件。
为庆祝我司取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证书及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资质证书,现将我司自主研发的专业认证辅助系统--OBE教学设计与形成性评价系统,永久免费开放给各位高校教师使用,请点击以下链接进入。
二、“培养目标”部分
1.“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的支撑材料: 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和论证文件记录;学校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相关文件;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分析。 2.“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的支撑材料: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制度文件;近三年进行的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原始材料;培养方案修订制度;近三年培养方案修订原始材料。
三、“毕业要求”部分
与毕业要求制订有关的文件、规定等,以及分析和制订过程的记录;专业毕业要求公开渠道和方式(网址、印刷材料等)。
四、“持续改进”部分
1.“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定期开展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质量评价,建立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定期开展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的支撑材料: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相关制度文件;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过程的原始记录文档;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制度文件;毕业要求达成评价过程的原始记录文档;课程评价过程的原始记录文档。 2.“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面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定期分析”的支撑材料: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的制度文件和跟踪反馈的原始记录;有校外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评价机制的制度文件和各类评价信息的原始记录;定期分析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的相关制度文件及分析评价结果。 3.“能证明评价的结果被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的支撑材料: 最近一次关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和课程质量的评价结果分析报告,评价结果用于反馈改进的过程记录,以及改进结果分析材料。
五、“课 程体系”部分
主要课程支撑培养要求指标点的分析材料;专业培养方案;支撑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所有作为毕业要求达成评价信息来源的所有课程);关于学生毕业学分要求的制度文件;关于学生选课的制度文件;支撑课程的任课教师以及近三届学生的成绩、试卷分析等(必须包括所有作为毕业要求达成评价信息来源的所有课程);关于课程体系修订的制度文件;参加最近依次课程体系修订的行业企业专家名单、参与方式、发挥作用的说明等。 1.“与本专业毕业要求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 15%)”的支撑材料: 专业培养方案;关于学生选课的有关制度文件。 2.“符合本专业毕业要求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 30%)”的支撑材料: 专业培养方案;关于学生选课的有关制度文件;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 3.“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 20%)”的支撑材料: 实习、实训的教学过程记录文档,包括教学内容的书面要求、执行记录、成绩考核记录、学生提交的相关报告等;近三年毕业设计(论文)清单,内容包括题目、类别、成绩、是否在企业完成、校内外指导教师等;近三年行业企业专家参加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考核情况清单。 4.“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 15%),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的支撑材料: 专业培养方案;关于学生选课的有关制度文件;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